查看原文
其他

看完《芭比》:对不起,是我骂早了

海报编辑部 海报时尚 2023-08-10


(内含剧透,谨慎阅读)
怎么也没想到,会这么强烈地想要写非常无感的芭比。



主要是,编辑本人并不是“玩芭比长大”的那一拨人,对它没有什么情怀;而在渐渐成长过程中,“芭比”也慢慢变成大家口中“空洞美人”的代名词。




直到前几天,架不住好奇心去看了《芭比》真人大电影,没想到一整个大改观:作为时代符号,芭比从“每个女孩都想成为的完美女孩”到“可以从事任何职业、做任何事”,再到“芭比成为Ken(男性)的附属品”,到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”......
导演Greta Gerwig其实是借芭比这个“壳”,讲述了一个女性觉醒与抗争的故事。




诚然,这背后有太多东西可以讲,但以前少有人愿意讲(拍)类似的题材,或是“挖”得这么深。可能是担心,一不小心就会动了谁的蛋糕。



提到芭比,很多人都会想到“美丽”、“性感”、“头脑简单”等关键词。
但显然,这是一种刻板印象。



《律政俏佳人》里的Elle Woods,应该是《芭比》之前最出名的“真人芭比”角色。

她的出现,展示了一位聪明自信却“太过美丽”的女孩会遇到什么样的境况。





她在约会中被分手,男友Warner给出的解释是:自己出身政治世家,背负家族期望,需要一位Jackie Kennedy式的伴侣,而非一个Marilyn Monroe式的金发尤物。
言下之意,他认为Elle空有外表,没有头脑。




为了证明自己并非“脑袋空空”,Elle努力学习考上法学院,狠狠打脸了以貌取人的前男友。




但刻板印象并没有停止,同学把她视作法学院的“异类”,Warner也质疑她“没法取得见习职位,因为不够聪明”。
结果呢,Elle不仅顺利毕业,还拿到了4个见习律师职位中的最后一个席位。




她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很动人,我们给你回顾一下:“记住,第一印象不一定是对的,要永远对人保持信心,最重要的是,你要对自己有信心。
也直白的点明主题——漂亮、爱打扮的芭比式女孩也可以很有头脑。


上:《大空头》
下:《华尔街之狼》

自1959年“芭比”诞生以来,这个IP已经存在64年了。
但回看过往的影视剧,芭比(式漂亮女孩)作为主角的次数屈指可数,反而经常在男性电影中以“花瓶”角色出现——广告中对着提词器读台词的模特,甜美乖顺的家庭主妇......




芭比,也因此被贴上“漂亮而无脑”的标签。
甚至还有种说法“such a Barbie”,用来形容只追求外在吸引力的肤浅女人。
之所以如此,说到底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芭比在美丽性感的同时,还能才华横溢、聪明智慧。因此无论这些女性获得多么大的成就,还是无法停止对她们外貌和家庭的讨论,好像这些才是她们生活的重心。




可通过穿什么样的衣服、梳什么样的发型来定义女性,就跟“女司机是马路杀手”、“女孩能力不如男孩”这些经常听到的理论一样,都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。



回到芭比的起点,你会发现它的诞生,并没有那么“肤浅”。



芭比的创造者叫Ruth Handler,她留意到自己儿子的玩具丰富多彩,在玩玩具过程中还能代入宇航员、消防员、外科医生...充满对未来的想象力;女儿却只能局限在纸板做成的时装玩具和围绕家务的婴儿娃娃之间,想象自己是一位母亲。
这促使她制作出一款便于换装、又可随时切换职业的成人形象娃娃,并以女儿的昵称“Barbie”命名。




这次《芭比》电影的开头,还原了这一初代芭比形象👇




巨型芭比在旷野背景下扔娃娃的剧情,则致敬了《2001太空漫游》里猩猩扔骨头的画面——代表智力的开启。
Greta Gerwig以此类比,其实是想表达:有胸部、有明显性别特征的芭比娃娃,是女孩童年的性别启蒙。




同时在女孩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:原来她们的人生,不只成为母亲一个选项,也可以成为医生、律师、宇航员......
女性可以从事任何职业,成为任何样子。这大概也是Ruth作为一位母亲,对女儿最美好的期待。




但在男权思想的引导下,一些男性杂志,以及从男性视角拍摄的影视剧,将金发碧眼的芭比式女孩与无脑、拜金的女性形象划上等号,逐渐让芭比变为肤浅的代名词,甚至引起了不少女性主义者的反感。
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,他们不希望“芭比”——这个从儿童时期就影响到女性思想的榜样,展现出勇气、思想与“野心”。




片中有一个桥段,就说明了这一事实:当“经典芭比”有了自我意识,进入现实世界,美泰公司立刻想再次把她塞回被观赏的包装盒。
因为作为这个世界的既得利益者(通常由男性主导),他们不想要改变现状,以维持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。




女孩从出生起,就被教育要乖巧、懂事,不必太有“野心”,aka,不要跟男孩“抢位置”。
但总有一些“反叛者”,出演《律政俏佳人》的Reese Witherspoon就说:“很多人觉得女性不应该有野心,但我不知道有野心有什么问题,我一辈子都雄心勃勃。




这些年来,Reese不光出演剧集、拿演技大奖,还当起了制片人,亲自攒局了《大小谎言》班底,获奖项无数。




另一位女演员Greta Gerwig,从《弗朗西斯·哈》里的粗线条女孩到转行成为导演。执导《小妇人》、《伯德小姐》等大热影片,现在又交出了《芭比》。
女孩们的“野心”,简直太棒了!



这个小标题👆出自《芭比》电影的宣传语。
一直以来,Ken都是芭比的“配件”,没存在感到让扮演者高司令上节目大呼不公平:“你们关注过Ken一秒吗?!”



但在这个由芭比(女性)为主导的世界里,没有衰老和死亡,一切都周而复始和谐进行着。
直到芭比的身体开始“失灵”,她无法优雅落地,脚变成了“可怕”的扁平足——一个冷知识:芭比的造型几乎都需要穿高跟鞋,所以她的双脚被做成永恒不变的踮脚状态👇👇



甚至在例行迪斯科派对上发出灵魂拷问:“你们有想过‘死亡’吗?”(npc的觉醒...)



对自身状况的疑虑,促使她(和Ken)进入现实世界寻找答案。但在那里,“真相”让她泪流满面:几个初中女生告诉她,她们5岁以后就不玩芭比娃娃了。

更让她世界观奔溃的是:现实世界并非以女性为主导,自己反而变成了“第二性”。




讽刺的是,作为“附属品”跟随芭比而来的Ken,却惊喜地发现,身为男性在这里简直无所不能。




Greta重新解构了“芭比”这一经典符号,用充满多巴胺色彩的轻松步调,探讨严肃的性别话题,展现女性的困境,也是对父权制社会的无情批判。




最后,无论男孩还是女孩,都不必追求完美,也不用无所不能。She’s everything. He’s just Ken. Barbie is Barbie, Ken is Ken. 每个人都只需要成为你自己。




从《律政俏佳人》到《芭比》,过了整整20年。
当年的《律政俏佳人》可以说是打破了“小妞电影”的固定模式,让女主角漂亮爱打扮的同时也可以聪明、有头脑。还有片中那些闪光的女性角色,每个人都不完美,但都个性鲜明,可爱有趣。再看看《芭比》的故事,虽然套用了芭比的“外衣”,却真正把性别问题摊到台面上一一拆解。从观点输出上来讲,是进步了。
同样进步的,还有Greta Gerwig这样的女性创作者(其实还有很多,比如Reese Witherspoon、Margot Robbie、Phoebe Waller-Bridge...),拥有了真正的话语权,能在自己执导或编剧的作品里,讲述女性在思想上的丰富。
通过“芭比”这一经典IP,Greta构写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,说明女性电影以及女性,都可以既丰富又深厚,可以非常女性化,也可以充满力量。



种菜、阅读、健身...44岁的Maggie Q过上了我梦想的退休生活!


Jane Birkin,“要在一分四十秒里把你总结好是不可能的,我试过。”


“多巴胺穿搭”之后,Tiktok上又开始流行“Tomato girl”番茄女孩了?




图片来源:ins\网络\实拍\侵删
监制:Teresa Zhao
编辑:Yokiko
撰文:Yui
设计:蒜苔coe
©海报时尚

海报日签: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